“東江釀豆腐”是粵菜系的客家名菜之一。其實這道菜的來由很有趣,相傳在古代,新春佳節(jié),北方各地有吃餃子的風俗。原籍中原的客家人南徙以后,仍保持著這一習慣。但是,嶺南產(chǎn)麥極少,北方的面粉也難以運至嶺南,故當時處于深山腹地的客家人,要吃一頓餃子,實非易事。后來,有人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將豆腐切成三角形,在斜切面的一邊切個小口,然后把餃子餡填進去,煮熟當餃子吃。這雖不是真正的餃子,但客家人就此得到了一點慰藉,而且別有風味。這一方法,傳遍了客家各地,后經(jīng)名師改制,成為蜚聲省內(nèi)外的名菜——東江釀豆腐。
原料:
鹵水老豆腐、去皮五花肉、冬筍肉、水發(fā)香菇、甜玉米粒(聽裝)、青豆、高湯、生抽、老抽、麻 油、燒汁醬油、蜂蜜、雞醬、豉油雞汁、鷹粟粉、豬油、雞粉、蔥姜汁、蒜泥、紹酒、水淀粉。
做法:
1、將去皮五花肉、冬筍肉(焯熟)、水發(fā)香菇洗凈后,剁成細茸。
2、將豬肉細茸放入一盛器內(nèi), 加入蔥姜汁、紹酒、生抽、老抽、蜂蜜、雞粉,攪拌均勻后,用力打上勁,再攪上適量青豆和甜玉米粒 ,拌入適量鷹粟粉,攪拌均勻后待用。
3、將鹵水老豆腐先切成正方型的塊,再將豆腐切成三角形,然 后用小匙在豆腐的斜切面的一邊挖去一個口子,接著將豬肉餡填塞進去,要塞滿,再用少量鷹粟粉封口。
4、鐵鍋燒熱加豬油,當油溫升高至七成時,將加工好的豆腐塊逐一推入油鍋中炸、炸至豆腐外皮發(fā) 脆,色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
5、鍋內(nèi)留底油,下蒜泥煸香,加入雞醬一起煸炒,然后加入燒汁醬油 、豉油雞汁、蜂蜜、紹酒及適量高湯,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加蓋燜煮一會兒,當鹵汁稠濃時,將豆腐塊盛 出,整齊地碼于盆中,然后開大火,收緊鹵汁,調(diào)入雞粉,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將鹵汁均勻地澆 在豆腐上即成。
特點:色澤深金黃,咸甜適中,形色質(zhì)樸,自成一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