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雞始于唐代,是陜西省的傳統(tǒng)名菜。相傳,葫蘆雞始于唐玄宗禮部尚書韋的官廚。韋氏用菜極為講究,窮奢極欲,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二位廚師制作失敗,便重罰鞭打,第三位廚師吸取了前兩位出事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把雞捆扎起來,然后烹制。這樣做出來的雞肉不但香醇酥嫩而且形似葫蘆,后人便將其稱之為葫蘆雞 。
葫蘆雞的制作分為清煮、籠蒸、油炸三道工序。傳統(tǒng)的選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特有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yǎng)一年,凈重約一公斤,肉質(zhì)細(xì)嫩制作時先要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凈血污,煮的時候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形狀,待鍋內(nèi)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入盆內(nèi),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上好的菜子油燒至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慢慢撥動,至雞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帶小碟的椒鹽佐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