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瓦罐煨湯
瓦罐煨湯是南昌的一道的名食,完全采用民間古老傳統(tǒng)煨湯之妙法,以瓦罐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礦泉水為原料,置入一米方圓的巨型大瓦缸內(nèi),以硬木質(zhì)碳火恒溫,煨制達七個小時以上而成。瓦缸之妙處在于土質(zhì)陶器秉承陰陽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鮮味及營養(yǎng)成分充分溶解于湯中,其味鮮香醇濃,食后令人久而難忘。成功人士聚雅高朋宴飲于高堂之上,豈能無此瓦缸煨湯?喜好中華美食者,當以一品為快哉!有風雅食客饕餮之后以詩為證:喝罐湯來歇歇肩,端起酒杯聊聊天,有時點破一句話,勝似低頭忙一年。
江西沿襲民間傳統(tǒng)煨湯方法,以土雞、龜、天麻、猴頭菇等為原料,加以天然礦泉水,放入巨型土質(zhì)陶器瓦缸內(nèi),用硬質(zhì)木炭火恒溫煨制達七小時以上。久煨之下的瓦缸湯,原料的鮮味及養(yǎng)分充分溶解于湯中,味道更鮮、香、醇、濃,且營養(yǎng)不易流失;比較著名的有香梨煨老鴨湯(能清燥潤肺、養(yǎng)陰清熱)、牛蒡煨排骨湯(能清熱解暑、強身)、墨魚豬肚煨排骨(能補脾益氣、健脾養(yǎng)血),都深得食客深捧。
2.藜蒿炒臘肉
在江西南昌有一道家喻戶曉的名菜——藜蒿炒臘肉。因此菜風味獨特,在南昌不論是在普通市民家,還是在大小酒店的餐桌上,無不飄散著它的清香。因野生藜蒿春季生長于中國的淡水湖——鄱陽湖畔,加上南昌人喜食,故藜蒿有“鄱陽湖的草,南昌城的寶”之說。據(jù)傳,此菜的出現(xiàn)及流傳與明朝開國朱元璋還有著一段故事。
元朝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交戰(zhàn)10余年。有一次,朱元璋被陳友諒水軍圍困于鄱陽湖畔余干縣境內(nèi)的康山草洲上長達15天,與外圍的聯(lián)系被切斷,隨船所帶的蔬菜均已吃完。朱元璋也有八、九天沒嘗到青菜的滋味,加上軍情緊急,因而造成唇裂舌干,食欲全無。急得其伙夫在船頭上團團轉(zhuǎn)。煩惱之際,他隨手拔起湖邊的水草,正想拋進湖里,突然發(fā)現(xiàn)此野草草根鮮嫩,便在湖里洗了洗,放入嘴里嚼了起來,沒想到此草竟有股菊花的清香味,而且并無麻舌之感,確認此草,可以食用;锓虿杉艘话,將其洗盡,掐成寸長,并將船上僅剩的一塊臘肉皮切成條,與之一炒,撒入辣椒粉,菜未出鍋,整船飄香。朱元璋吃后,食欲大振,連連稱好。朱元璋問此為何物?伙夫答曰為湖中草,不知其名。朱元璋便給此草取名“藜蒿”。
后來此菜做法傳入民間,逐漸成為湖區(qū)人民的一道美味佳肴。湖區(qū)百姓用船將此草運至南昌,深受南昌人的喜愛。經(jīng)不斷改進,放入韭菜等佐料,“藜蒿炒臘肉”終成為南昌人餐桌上的美食。
3.安遠假燕
安遠假燕。江西安遠的“假燕菜”是一道有名的客家風味菜。說起這道菜,還有一個典故。據(jù)說,在唐代武則天時期,有一個農(nóng)民,種出了一棵特別大的蘿卜,人們視之如神物,不敢私自食用,就把它獻到了皇宮;蕦m里的御廚用這個大蘿卜和一些山珍海味精心烹制了一道菜,呈給女皇武則天。形美色艷,味道鮮香,猶如燕窩。女皇食后,稱贊連聲,金口玉言賜名為“假燕菜”。后來,“假燕菜”的做法傳到了民間。
精明的客家人不斷改進烹制方法,把這道菜做得精,味道也鮮美,他們在用蘿卜、肉絲、雞蛋、香菜等原料來烹制“假燕菜”的基礎(chǔ)上,又添加了豬肉絲、肉丸子、海帶、香菇、姜絲等18種配菜和一些配料,使民間的“假燕菜”越做越美。
4. 八卦豆腐
特點:造形美觀、鮮嫩可口
原料:上清豆腐、凈魚肉、肥膘肉
制作方法:魚肉、肥膘肉剁蓉加豆腐、蔥姜水調(diào)味,打上勁,放入盤中擺成八卦圖形,放入蒸籠上蒸,八分鐘既可,將雞湯入鍋中加水淀粉勾芡淋入豆腐上即可。
文化背景:張?zhí)鞄熋磕暧腥彀氩皇橙,如果這一天,張?zhí)鞄熂抑杏锌,需要宴請,天師就吩咐家廚用上清豆腐作為主料,素菜葷做,八卦豆腐就是按道教太極圖設(shè)計的一道素菜,“八卦豆腐”是天師八卦豆腐宴的主題,此菜造形優(yōu)美,色澤清晰,口味鮮嫩可口,為實用素菜之上品。
5.都昌魚宴
都昌魚宴由豆參鯰魚頭、地震魚、龍骨魚、蝦菱餃、河蚌彩珠、鳳巢蝦、銀魚羹、陶侃魚和黃金魚松等組成。主打菜為豆參鯰魚頭。
在都昌魚宴之中,相傳“陶侃魚”始于晉代,源于都昌歷史名人陶侃青年時代垂釣于磯山,并以所釣紅鯉魚自行燒炒,孝敬病中母親。陶母與岳母、孟母齊名,因此陶侃釣魚孝敬母親成為千古佳話;“陶侃魚”也成為都昌一道名菜,一直流傳至今。
“地震魚”以俗稱“黃丫頭”魚為主料,該魚學名為“地震魚”,屬于南宋永初年鄱陽大地震后余生魚種!暗卣痿~”烹制方法獨特,取“地震儀”諧音而形神兼?zhèn)洹?
6.贛南小炒魚
明代凌廚子首創(chuàng)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jīng)常變換魚的作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王吃后十分高興,就把凌叫來,問這道菜叫什么名字。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何不稱其為小炒魚呢?于是隨口應(yīng)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小炒魚選用鮮草魚,去掉魚頭魚尾,批成塊狀,加以生姜、四季蔥、紅椒、小酒(醋)、醬油、水酒等作料烹飪而成。其特點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不僅本地人喜愛,海外歸僑也以一嘗“小炒魚”為快。
7.和子四珍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在陸游的《游山西村》里有這么一聯(lián)。在永新,即使是普通的農(nóng)家,客人來了,在臘酒待客之前,好客的主婦會從一列小壇子里掏出幾大捧土貨,用盒盤裝上作為茶點,然后,斟上一杯熱茶,敘友情,拉家常。這些“土貨”便是永新很有名的橙皮、醬姜、蜜茄、醬蘿卜。
每年的7到9月,在永新縣城鄉(xiāng),那制作醬姜和醬蘿卜的情景,可以說是一道漂亮的景觀:一排排醬缽整整齊齊地安放在各家的屋頂上、院墻上、曬場上……到處是壓壓擠擠,色澤濃褐的醬,在陽光下散發(fā)著醉人的香味。醬制的過程,比制橙皮復雜多了,并要求嚴格講究清潔衛(wèi)生。步是起醬。把糯米蒸熟,讓它長出有益的生物酶菌,調(diào)水后在陽光下曝曬7天,制成濃香深甜的醬。第二步,如果是醬姜,則把刮皮洗凈的生姜在水中稍煮,放人醬中再在烈日下曝曬7天,洗去醬,曬干表面的水分,密封在陶罐中。月余后,姜的表面便生出一層厚厚的芳香而清甜的白砂(生物酶糖)。白砂越厚,質(zhì)地越好。醬姜的肉層略呈紅糖色,紅里透黃,味咸、甜,稍辣,具有暖胃、補腦、提神等功效,治頭昏、尤神奇。永新有“晨起吃醬姜,勝似喝參湯”的說法。醬蘿,\呢,則是取腌制好的咸蘿卜與醬曬制而成。成品外表也是一層白砂,疏松細膩,甜咸適中。它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實屬上乘的保健食品。另外,醬姜和醬蘿卜可以用來烹泥鰍、燉雞鴨,既去腥,又可調(diào)劑湯的味道,顯得格外鮮甜。
蜜茄,取優(yōu)質(zhì)未成熟的茄子和上等蜂蜜(或白砂糖),用傳統(tǒng)工藝九蒸九曬精制而成,俗稱九蒸蜜茄,成品呈深咖啡色,視之清亮透明,聞之香氣撲鼻,食之味甜蜜口,可謂色香味俱全,是一種很有名氣的特產(chǎn),加之營養(yǎng)豐富,感觀誘人,有高雅食品之稱。能潤肺、止咯血,對肺病、等有一定療效。
8.荷包紅鯉魚
荷包紅鯉魚產(chǎn)于婺源民間,色澤金紅,頭小尾短,背高體寬,腹厚肥大,狀似荷包,故稱荷包紅鯉魚,是中國著名優(yōu)良魚種。據(jù)《徽州府志》載已有三百多年的養(yǎng)殖歷史。傳說明萬歷年間,婺源籍戶部尚書余樊學告老還鄉(xiāng),將御賜的紅鯉魚帶回放養(yǎng),后逐步繁殖,流傳民間。荷包紅鯉魚不僅肉質(zhì)肥美,營養(yǎng)豐富,且具藥用價值。清《醫(yī)林篡要探源》稱其“安妊孕,好顏色,止咳逆,療,消水腫,治黃疸……”,具有和脾、滋肝、補心的功能。
婺源縣于1958年成立了荷包紅鯉魚研究所,搜集種魚17條,經(jīng)20多年的系統(tǒng)選育、7代提純復壯,培養(yǎng)出“荷源鯉”、“芙蓉鯉”等優(yōu)良品種。1980年通過鑒定,成為中國個人工選育淡水養(yǎng)殖的優(yōu)良魚種,并按照無公害模式進行養(yǎng)殖。現(xiàn)每年能育出魚苗20多萬尾,已推廣到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同時遠銷香港等地,深受歡迎。
9. 荷包胙
贛南的荷葉肉是用荷葉墊籠底,大塊肉蘸香料、米粉放在葉上蒸熟后,又用荷葉一葉包一塊肉,回籠再蒸,整籠蓮葉上桌,F(xiàn)在贛州做荷葉排骨,用香料米粉包排骨,也是一排一葉,蒸熟即上。用荷葉裹蒸的菜肴,一派清香,別有風味。
大余縣的荷包肉,又名狀元菜。據(jù)說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衢亨喜中狀元,他讓來家慶賀的人吃過宴席后,每人帶一只荷包胙回家,讓家中老人品嘗。所以一時之間,荷包胙便被稱為狀元菜。戴衢亨字荷之,號蓮士,戊戌進士,殿試一甲一名,與兄弟戴心亨、叔父戴均元和父親戴第元均顯赫于朝,合稱南安四戴。和這家人家往來,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響廣泛。據(jù)說,以后南康、上猶、崇義等縣都受其影響。
荷包胙這道名菜,事先可將荷葉晾干備用,用前又要用水泡軟。此菜要先大火蒸熟,然后又要文火蒸爛,久蒸之后入口即化。所以客家盛大宴席必備,老少咸宜。
10.東坡醉魚
東坡醉魚是鄱陽湖著名特產(chǎn),因中國宋朝大詩人蘇東坡攜愛妾碧桃路過都昌時,教授漁夫在魚干中拌以谷酒,辣醬,并與漁夫同艙醉飲而得名。至今已有九百余年歷史。為了這道千古江南名菜得以承傳,江西春天食品有限公司用傳統(tǒng)工藝結(jié)合現(xiàn)代設(shè)備技術(shù)實行標準化,工業(yè)化生產(chǎn),保質(zhì)期達二年而風味不變。
東坡醉魚特點:原料魚來自鄱陽湖天然漁場,15道天然香料調(diào)味,真空包裝,高溫殺菌。有香辣型、酒香型二種口味。低鹽、低脂、低糖。開袋香味四溢,食后齒舌留香,下酒下飯下稀飯老少皆宜,飯店茶樓可做精美冷盤。
11.天師板栗燒土雞
龍虎山出產(chǎn)的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淀粉豐富,是歷代天師特別喜愛的果品和滋補品,素有“ 人間仙果”之稱。而這缽天師板栗與當?shù)剞r(nóng)家喂養(yǎng)的土雞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燒出來的“天師板栗燒土雞”,油光發(fā)亮,清香思溢,是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這道菜,可謂“國賓” 的待遇啦。
這道菜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是有一次天師在家宴請賓客,家廚用一般的烹調(diào)方式制作,當廚師配好料,將雞塊裝入砂缽放爐灶上燒制時,天師的兒子乘廚師不注意,調(diào)皮地將正吃的去了殼的板栗放入砂缽內(nèi)。燒熟后,整缽端上了桌,拿掉缽蓋后,一股清香撲鼻,只見雞塊色澤淡黃,栗香酥爛,客人一品嘗贊不絕口,天師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廚進一步改進,使之成為安宴中必備的菜。而且,這道菜可以,健脾益腎,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12.萬年貢米
萬年貢米名揚四海,它是我國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的招待用米。潔白如玉、光潔透亮的貢米原產(chǎn)地位于裴梅鎮(zhèn)荷橋村。相傳南北朝時期,荷橋農(nóng)民種植了名為“三粒寸”的稻種,到明朝正德年間,南巡時,夢見江西有“千斤冬瓜,寸長大米”,就派官吏四處查訪,終于在荷橋村發(fā)現(xiàn)。十分喜愛,傳諭荷橋村村民“代代耕種,歲歲納貢”,貢米便由此而得名。
13.老表土雞湯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陽湖上討伐陳友諒,卻被打得丟盔棄甲、全軍覆沒。朱元璋一干人馬逶迤往西敗退。那年正值江西大旱,又是盛夏,將士又饑又渴,不肯前行。朱元璋情急之間頓生一計,大呼:“前面就是袁州府,我記得那里有道泉水嶺,泉如珠涌、水甘似醇,我等何不前去。”眾將士聽得有水,頓時來了精神,一氣趕到泉水嶺,卻并無什么泉水。將士頓覺受騙,團團圍住朱元璋。朱元璋無可奈何,急得只是跺腳。這跺腳之間,就跺出幾個坑,果然就有幾股泉水從坑中如珍珠般涌出,少頃成池。朱元璋大喜,朝天作揖,長呼: “天助我也! 等將士暢飲完畢,朱元璋令人拿來筆墨,題了兩個字:珠泉。這就是宜春八景之一“南池涌珠”的傳說。
湯朱元璋率殘兵后來逃到一個村莊,一個好心的村民將家中僅有的一只土雞殺了,給朱元璋等人燉湯喝以解其饑渴,朱元璋很受感動。在得知村民的全村都姓陳后,朱元璋高興極了,表示鳳陽老家的娘舅也姓陳,如此說來,大家還是姑表兄弟!自此以后雙方都親切地稱呼彼此為“老表”!敖骼媳怼 就有由此而來的一種說法,老表土雞湯也從此成為了江西一道原汁原味的農(nóng)家菜并聞名遐邇。
14.麻姑米粉
麻姑米粉產(chǎn)于道教名山-江西麻姑山下的南城,相傳麻姑仙女修煉成仙后,用麻姑米制成晶瑩透亮的銀絲米粉贈送給王母娘娘的拜壽賀禮,由此麻姑米粉天下聞名,歷代皆為貢品。
15.米粉魚——四星望月
米粉魚以其色、香、味俱佳、鮮、辣、熱獨特而聞名。食之使人口生津,食欲大振,即使是望辣卻步的人也無不喜歡。更由于1929年首次來南昌時,在陳奇涵同志家中品嘗過后,給它起了個美稱---“四星望月” 而聞名遐爾。建國后被列入中國名菜譜,并作為中國民間獨特食藝被拍成電影介紹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