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是?浦参锷5母稍锶~,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等。桑葉經霜后采收的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桑葉用途較廣,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制作,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具有、血脂、等作用。除了藥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葉還能作為不錯的食品食用,用以泡茶效果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一)桑葉的功效
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目赤昏花。
疏散風熱:用于風熱感冒及目赤腫痛,常配菊花。
清肝明目:用于風火目疾(如急性結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視物昏花。
清肺:用于肺熱燥咳:該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于燥熱傷肺、干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
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血熱吐血,用桑葉30克水煎服,或配伍其他涼血止血藥用。
桑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及黃酮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和保健食品。
中國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稱桑葉為“神仙草”,具有、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之功效;可見,古代醫(yī)學家已認識到桑葉是除熱止汗之良藥。
據《本草撮要》記載:“以之代茶,常服止汗”;
據《本草綱目》明確記載:“煎汁代茗,能止消渴”。
據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曾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明末清初的名醫(yī)傅青主尤擅用桑葉止汗,他先后擬定“止汗神丹”,“遏汗丸”, “止汗定神丹”等數方,均用桑葉為主藥,譽桑葉為“收汗之妙品”。
現代醫(yī)學證明,桑葉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壓、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膽固醇、抑制脂肪積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腸內有害細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二)桑葉的作用
據研究,干桑葉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豐富的鉀、鈣和維生素C等,還有銅、鋅、硼、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桑葉中含有蛻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絳原酸、葉酸、延胡索酸、內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體所需物質,具有抗應激、抗衰老、增強肌體耐力、調節(jié)腎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第4次全國人口普查發(fā)現,新疆自治區(qū)某縣長壽者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里普種桑樹,當地群眾習慣于用桑葉代茶泡水喝,還常年吃桑椹。桑葉含有較多的葉酸,每克桑葉含有葉酸105微克。作為一種醫(yī)藥原料,葉酸參與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種貧血和促進生長的作用,并能胃癌、腸胃管道障礙、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和瘡疹性皮炎等,對人體健康意義重大。
抗凝血作用
桑葉提取物能明顯延長小鼠體內全血凝固時間和顯著延長家兔血漿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時間,凝血酶原(PT)時間和凝血酶(TT)時間。由于凝血過程啟動環(huán)節(jié)分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環(huán)節(jié),APTI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兩者共同途徑即凝血酶活性。說明桑葉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抑制作用。
作用
桑葉中的蕓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并減少心率。蕓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huán)。γ-氨基丁酸、蕓香苷、槲皮素有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經傳達物質,能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恢復腦細胞功能,同時,能改善腦部血液流動,增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壓下降。
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桑葉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钚猿煞职―NJ、植物甾醇、黃酮類等。
桑葉中含有強化、降低血液黏度的黃酮類成分,另外桑葉茶內含有抗體內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葉在、改善高脂血癥的同時,又有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溢血的作用。日本專家土井佳代證實,桑葉提取物對高脂血癥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桑葉茶可使高脂血癥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顯升高(p<0.05),總膽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明顯降低(p<0.05),過氧化脂質(LPO)顯著降低(p<0.001),說明桑葉茶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體內過氧化物,從而對高脂血癥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
降血糖作用
自古以來,中醫(yī)就將桑葉作為消渴癥(即現代醫(y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于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yǎng)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y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堿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桑葉的降血糖作用是通過兩個途徑實現的:一是通過生物堿DNJ(1-脫氧野尻霉素)對二糖類分解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二是通過桑葉生物堿fagomine及桑葉多糖促進β細胞分必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從桑葉中分離出的多羥基去甲莨菪堿具有很強的糖苷酶抑制作用; N-Me-DNJ、GAL-DNJ和fagomine都可顯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血糖作用強。
抑菌、作用
桑葉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長作用。而且所需的抑菌濃度低、pH值范圍為寬(4~9)、熱穩(wěn)定性強。桑中的蕓香苷能顯著抑制大鼠創(chuàng)傷性浮腫,并能阻止結膜炎、耳郭炎、肺水腫的發(fā)展。桑葉具有較強的作用,與、清熱功效相符。
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桑葉能預細胞生成,提高人體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類黃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維生素,能抑制染色體突變和基因突變。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其IG30為1.2~2.5 μg/mL,且隨DNJ劑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強。DNJ對腫瘤轉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機理可能是DNI通過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面產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鏈,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朝鮮學者Kim(2000)發(fā)現桑葉中分離純化的兩種類黃酮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對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的生長表現出顯著的抑制效應。桑葉中的桑素具有活性,桑葉中的維生素具有抑制變異原效應。
抗衰老、抗疲勞作用
浙江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通過4年的實驗,證實桑葉具有類似于人參的補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參屬于熱補,而桑葉屬于清補,無忌限,無論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另外,桑葉中所含的槲皮素、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通過抑制或自由基來防止氧化損傷。桑葉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與抗衰老、穩(wěn)定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能緩解生理變化引起的情緒激動,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體內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或消除已經產生并積滯于體內的脂褐質(黃東等,2000)。桑葉能提高小鼠對高溫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于應激刺激引起的腎上腺皮質分布功能低下,而當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桑葉可使之恢復正常。桑葉能延長小鼠游泳及轉棒時間,具有增強機體耐力作用,能延長果蠅的壽命。能有效地生物氧化產生的超氧陰離子,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抗絲蟲病作用
單味桑葉注射液有抗絲蟲病的作用,桑葉片可用于絲蟲性象皮腫和乳糜尿,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桑葉所含蕓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消腫、軟化組織及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解痙、抗?jié)冏饔?/p>
桑葉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強于蕓香苷,蕓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運動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皮下注射蕓香苷5~10 mg/kg能顯著降低大鼠因結扎幽門引起胃潰瘍的病灶數。
改善腸功能、潤腸通便及作用
DNJ礦物質以及小腸內未被吸收的糖類進入大腸后由腸內菌叢作用引起發(fā)酵,產生丁酸、丙酸、乳酸、乙酸等有機酸,使腸內環(huán)境變成酸性,腸道內容物酸度增大,能抑制有害細菌的增殖,起到調節(jié)腸道、改善、改善腹部脹滿感的作用,具有導瀉通便、減少某些急腹癥的發(fā)生,保護腸黏膜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