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食品制度管理的理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食品安全管理在我國的很多地區(qū)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很多方面都是因為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一個全新話題,我國在理論引入、學術研究、實踐操作等方面均處于探索階段。由毛群安主編、李杰、謝曉非副主編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概論》是該領域近年來的探索性成果,圍繞如何使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在政府、學術界、行業(yè)、媒體和消費者等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以爭取理解、支持與合作的議題,從心理學、傳播學、社會政治學等視角進行了深入思考與探討。
隨著國內(nèi)食品安全需求日益增長、日趨復雜,兼之食源性疾病發(fā)生率依然很高、食品供應鏈中潛在的、不確定的風險日益增加,公眾對健康保護期望值不斷提高。如何就有關信息開展雙向交流,降低風險造成的影響,避免危機的發(fā)生?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本書分析了當前食品安全現(xiàn)狀及輿情,探討了主觀風險認知與客觀風險之間存在差異的心理學原理,辨識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存在的問題與障礙,認為只有日常及突發(fā)事件中及時、準確、透明、全面地溝通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才能使公眾真正了解并認識食品安全的真實情況,從而增強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與促進理性面對。本書還就如何借助傳統(tǒng)媒體和社會化媒體與公眾進行有效溝通提出建議。
本書適用于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者、食品生產(chǎn)者、食品安全研究者,也可供媒體、公眾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