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逐漸升高,吃東西不僅僅要解決溫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營養(yǎng)。每公斤596元的大米、30元一斤的紅薯、8元一個的雞蛋……如今,部分農產品在人們不經意間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從普通的食品變成了“品”。
那么,這些農產品究竟從何而來?據了解,上面提到的596元一公斤的大米,是一種老稻種——胭脂稻,這種稻谷只生長在海拔800米~1200米的冷浸田里,適種區(qū)域十分有限,無法規(guī)模推廣,生產中又無法使用機械。人力成本很高,畝產卻很低。綜合種種因素,只有靠“天價”才能盈利。而且這種大米幾乎沒人會當作主糧食用。產品更多的是當作營養(yǎng)品通過網上銷售,一些月子中心、高端會所訂貨較多。
與天價米類似,8元一個的天價雞蛋是靠著“快樂小雞下的幸福蛋”這條廣告語,小有名氣的!翱鞓沸‰u”被喂養(yǎng)在一個幾百畝的創(chuàng)業(yè)基地里,這些雞全是散養(yǎng)土雞,只喂青菜、玉米、谷殼等飼料。而且,其中的大部分飼料都是自己種植的,期間沒有使用農藥和化肥。除此之外,很多養(yǎng)殖者還讓被飼養(yǎng)的家禽或者家畜享受聽音樂、做運動、喝啤酒甚至吃水果等待遇?梢哉f高價農產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身世”。
這種走高端路線的農產品,悄然進入到高端市場,著實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如此高價的農產品到底是銷售噱頭還是物有所值?
關于這個話題,中國農科院農業(yè)經濟與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做出了分析點評:
胡定寰:高端農產品在我國已經出現了一個發(fā)展的趨勢,主要原因就是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消費者的收入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心、關注程度進一步提高,就出現了一部分對高端農產品、安全農產品有特殊需求的消費群體,他們愿意出比較高的價錢買一些質量比較好、口感比較好、安全程度靠得牢的產品。
作為高端農產品,我們國家現在有各種不同的渠道,有各種不同的生產方式?梢哉f,有一部分比較好的產品,他們生產比較好、質量安全搞的好、品種好、口感好,他們也能夠進入高端市場,比如像華聯的BHG、上海城市超市賣的價錢很貴。但是還有一種產品,就是農民在非常好的條件下生產出非常好的農產品,但是不一定能賣出好價格。還有一種假冒的高端產品,我記得在兩三年以前,有一個有機蔬菜的品牌賣的不錯,后來有人發(fā)現他們是從批發(fā)市場買了一些蔬菜,清洗了以后冒充優(yōu)質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賣給消費者。對于這三種可能性,當然我們要提倡好的,然后幫助好的產品尋找好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對一些假冒的產品我們也要采取一些措施。
三年以前,我曾經在黑龍江調查過一個大米種植的合作社,開始他們種的比較好的大米沒有市場,后來有一次家樂福超市做農超對接,把他引進了市場,增加了有一百多個農民,在二三年以前他們就進入了網絡超市,打出了品牌以后,他們產品的銷量也更多了。后來有一些高端的消費者問他們,說是不是可以生產更加優(yōu)質的產品。從去年開始,他們就開始生產有機水稻,一共只種了300畝,在一個非常安全、優(yōu)質,沒有種過地的地方,靠很好的黑土地種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靠物理、人工的手段來預防,所以這種農產品的質量是相當高的,然后他的銷售渠道也不錯,包括超市,包括自己的連鎖店,還有網絡市場。
我覺得高端農產品是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勢,是為了滿足各種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我們政府也要做好相應的監(jiān)管工作。